close

看完《一絃琴》的感覺是,現代很難再有如此氣魄的作家了。先不談文筆或是敘事功力,作者宮尾登美子(亦是《天璋院篤姬》一書的作者,NHK曾將其改編成大河劇《篤姬》於小說「後記」裡自述「思想起來,如此氣長隨性的工作,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沒有幾件。因此讓我更加眷戀,感覺這本書中,埋入了我十七年間的轉變。」十七年中五度重寫,撕掉一千多張稿紙,才終於寫成《一絃琴》,這背後是何許強大、綿密的創作意志在堅持,光憑這點,宮尾登美子就已攀登創作巔峰,相較起來直木賞大獎的肯定似乎顯得柔嫩許多,仍不足以烘托一位不凡作家的偉大成就。

634509810915558750.jpg   

《一絃琴》故事橫跨明治、大正、昭和三個年代,透過「苗」與「蘭子」兩位師徒在因琴結緣的生命交會過程,由於對琴的不同理解與執著,激盪出亦師亦徒、亦敵亦仇的糾結複雜關係,讀來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的《長恨歌》:「天長地久有時盡,此恨綿綿無絕期。」書中的師徒關係竟是如此幽恨無盡期,雖彼此互相憎恨,但又少不了對方,彷彿無形中有把鎖鏈將兩人緊緊鎖在一起,無言的對峙與競合,甚至其中一方(苗)已故去,彼此幽明兩隔,生者(蘭子)仍以一種近乎恐怖的決心與令人窒息的力道,持續穿梭陰陽繼續較勁與角力。這種絕不認輸的全力以赴,即便生命的陡坡何其險峻,內心深處不知燃燒過多少不為人知的憾恨,只要「今日榮光照見來」,一舉奪下勝者的心靈徽章時,那長達五十多年的「久屈岩下無名草」的忍辱負重與寂寞徹骨,都變得為不足道。這種化悲恨為力量的展現,令人心驚多過令人讚賞。 

除了師徒兩人心照不宣、綿綿無絕期的意志之戰及情感歷程書寫,作者還透過一絃琴的聯繫與貫穿,細膩描述兩人及其周遭女性,包括兩人的祖母、母親、妹妹與女兒,在歷史變革的洪流中,於不同的時代扮演不同的女性典型,堪稱是一部大河女性史。

本書還有值得一提的是,譯者陳寶蓮女士的譯筆與文采絕對是極品水準,文字古典雅緻、沈穩生動有如層層剝筍,步步進逼人性的幽微底層,景物描寫則清晰準確,讓讀者有如身歷其境,悠然進入故事的世界。 

原創者宮尾登美子以土佐地方的傳統技藝一絃琴的傳承為故事主軸,架構出橫跨三代家族女性的生命興衰史,配上陳寶蓮畫龍點睛的精彩譯筆,《一絃琴》在如此夢幻組合的加持下,是本不容錯過的優質好書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蘇蔓 的頭像
    蘇蔓

    這些事與那些事

    蘇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