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oster  

奧地利電影《嫁禍》從一場婚禮開始,帶出幾位受苦女性無由解除的內在困境,她們或是荒謬、或是虛無、或是被壓抑,聯袂演出衝突與風暴交錯的苦悶人生。 

《嫁禍》故事敘述女主角艾雪從土耳其嫁至維也納,事實上丈夫哈山的父親,也就是公公,才是她真正要嫁的對象,而幕後主導這齣荒謬又自私的不倫戲碼,竟是罹患癌症,即將不久人世的哈山的母親法瑪特,基於延續家族秩序與繁榮不墜想出來的怪誕奇謀。可是該死的沒死,不該死的卻一命嗚呼,哈山的父親突然猝逝,法瑪特卻逃過病魔的折騰存活下來,繼續職掌導演筒,策劃家族一幕幕悖離常軌的劇情。艾雪為了家計,則外出工作養活一家人。

然而假的真不了,真的假不了,暗藏在荒謬背後的真實人性一一浮上檯面。原來哈山是個同性戀者、哈山的姊姊不滿艾雪在家族中享有特殊的地位、哈山的妹妹拒絕艾雪可能取代母親法瑪特的角色。因為一連串的被敵視、被傷害,艾雪愛上打工地方的一位男同事,卻又不巧被哈山的姊姊撞見,而招來法瑪特的拳打腳踢與辱罵,一家人陷入情緒失控的風暴。但每個人為了自己的盤算,艾雪的去留問題瞬間又成為家人角力的另一個戰場…。 

人生事總是從單純走向複雜。複雜化則來自生命中有太多的缺陷或不滿。為填補缺陷或不滿,荒謬的人性找到表現的舞台。法瑪特從最單純的傳統女性角色與規範出發,冀望能找到一個好女孩接替自己的位子,以繼續維持一個家的完整,並同時掩飾兒子同性戀的身份,才挖空心思,想出這麼一個奇思怪想,卻也為整個家族帶來錯亂的荒謬。 

劇中最無辜、最無奈的當然是艾雪,從頭到尾都是被支配、被矇騙,就那麼一次想當自己的主人(與男同事親熱),又被撞見而狠遭羞辱。人生於她究竟是生存的苦悶,還是戰鬥的苦痛,已無從分辨,或許衝突才是她生命的表現。

至於整齣戲的核心人物法瑪特,說她是惡人似乎也不真確,讓人忍不住想起莎士比亞在《哈姆雷特》中所說的:「我必須殘忍,才能善良。」她讓全家人忍受一位外來者的介入而產生的痛苦,更讓艾雪承受不被接納的孤立無援,而這一切只是為了行使她的善良--家的完整性與兒子的男性尊嚴。人生於她是利己主義,還是愛他主義,很難界定,大概只能這麼說,是兩股反方向力壓抑後的潛意識主義(不由自主) 

本片是根據導演烏姆特達格取材自他的母親,講述一段荒謬價值觀如何根扎人性的衝突故事。片名《嫁禍》更是一語雙關,暗喻因為嫁娶衍生的禍事。當我們全神貫注在劇中角色人物的壓抑與痛楚同時,也不得不承認法瑪特與艾雪,甚至是其他所有角色人物,都具有鋼鐵般的性格,他們都活在烈火之中、都掙扎在鐵鎚與鐵砧之間,透過鐵石相擊,他們也許隱伏著許多心靈創傷,卻在其中如實感受到家的意義與家人的羈絆。

美國文學《野性的呼喚》一書作者傑克倫敦曾說:「人正當的功能是生活,而不是生存。」《嫁禍》一片中的所有角色,應該是兩者功能都兼具吧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蘇蔓 的頭像
    蘇蔓

    這些事與那些事

    蘇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