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這幾年的電影,紀錄片似乎都比劇情片來得好看,《被遺忘的時光》如此,《一首搖滾上月球》亦是如此,《爸…你好嗎?》也是片尾5分鐘街頭實錄的真情畫面比電影本身的10段故事催人熱淚,改編自真人真事的《逆光飛翔》因為有故事主人翁黃裕翔的參與演出,讓這部紀錄片性質濃厚的劇情片更加觸動人心!
紀錄片大多數是直接拍攝生活場景,並不需要演員參與,因而在影像營造上無法像商業電影那樣充滿感官的娛樂,有時甚至會因為題材過於嚴肅或是寫實而流於沉悶、枯燥,但是,上述幾部紀錄片都比劇情片好看,票房也開出紅盤,證明台灣人還是有程度、有內涵,不是部份自以為是的人所認為的:台灣人只會談情說愛,所以只拍純愛偶像劇;台灣人只愛沒大腦的搞笑劇,所以只拍台灣國語片!
《一首搖滾上月球》紀錄六位家有罕見疾病兒的爸爸們為抒發現實的壓力,組成「睏熊霸」搖滾樂團,計畫挑戰 2012年海洋音樂祭的過程。電影在悲喜交織中滿溢著一股溫馨平和的力量,真情流露的影像語言,讓觀眾猶如在家觀賞一卷家庭錄影帶一樣,情緒久久不能自已,又好似站在門外探看隔壁鄰居家的動靜,有種抽離式的冷靜與自省。這種感覺很像某位心理學家晚年在筆記裡所寫的一段話,他說自己就像是月光照進窗戶的身影,自己看不見自己,卻被月光照見了。《一首搖滾上月球》就像我們原本看不見自己的身影,因為被月光照見了,我們看見了自己,也看見了命運的樣子,因為命運從來就藏在最平常的生活細節裡!
紀錄片最困難的地方不是它說了什麼事,而是它如何說出往事,又如何讓觀者藉由對事物的關心,進而了解自己。以《一首搖滾上月球》來說,原本作為事件中心的六位爸爸及其人生故事是觀影當下的焦點中心,但是對觀者來說,觀影過程電影已慢慢從物的世界轉向成生活的世界,引發觀者進行內在的自省與對話:「如果我是片中的爸爸們,我會選擇逃避還是面對?如果我是片中的爸爸們,生命的路要如何繼續走下去?」透過內在的省察與聚焦,只要是人,潛藏的慈悲心都會不自覺湧現,讓我們看見自己的美好。這或許就是看過電影的人都說讚的原因!
另一部也是紀錄搖滾傳奇的瑞典紀錄片《尋找甜秘客》,敘述天才歌手羅利葛斯因外裔血統及音樂元素融合搖滾、民謠、放克、迷幻等奇特元素,使他被排拒在搖滾樂壇之外,無人聞問,甚至謠傳他在一場演唱會上自焚身亡的流言。沒想到20年後,漸被世人遺忘的羅利葛斯及其《冰冷真相》音樂專輯竟在南非大賣,且擁有大批粉絲,但此時的羅利葛斯卻是過著靠勞力維生的平凡生活。《尋找甜秘客》導演馬力克班德傑勞及《偷天鋼索人》製片西蒙齊恩於是展開拍攝兼尋找羅利葛斯的過程。
當歷經生命滄桑的老羅利葛斯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,並站上南非的音樂舞台,接受萬千歌迷簇擁歡呼的景象,那個畫面至今仍讓筆者感動、激動、振奮、落淚,彷彿曾身歷其境,感受到猶如宗教般的狂喜情緒!
《尋找甜秘客》之所以讓人動容,在於影片紀錄了一位素人搖滾巨星的真與不爭,讓觀者經驗到一種共鳴的悸動,從而獲得心靈的潤澤,這跟一般商業電影的造假與藝人的矯飾截然不同,後者的目的純是娛樂功能,前者的價值則是讓觀者在主觀上產生能量擴張的正向作用。
生命是條長長的甬道,在看不見的地方,生命的時鐘正滴答滴答的響著,響得讓人心慌、震得讓人心碎。直到有一天,當一切以冷不防的往事姿態重現眼前,當時的一切已然成為生命的紀錄,屆時,我們希望從紀錄中看見怎樣的過去與怎樣的自己?《一首搖滾上月球》、《尋找甜秘客》告訴我們,過往的一切在當下或許嘗盡辛酸、備受冷落,但它可能是希望前的絕望、黎明前的黑暗,正在孕育成為巨響的能量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