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片《給親愛的你》改編自森沢明夫的同名小說,以隱約含蓄的方式講述一段天變、地變、情不變的靈魂之愛,與《詩經》邶風擊鼓篇「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」描繪的溫柔相對,堅定而悠長的愛情承諾有聲氣相通之處,都讓人興起悲喜相交、夫復何求的憧憬與遐想。
《給親愛的你》描述在監獄工廠當木工導師的倉島,與到監獄為囚犯獻唱的洋子邂逅認識,兩人原本若即若離、情愫似有若無。多次相遇之後,倉島木訥的真誠逐漸打動失去愛人而緊閉心扉的洋子,兩人決定執子之手,與子同眠,與子偕老。
多年過去,罹病的洋子自知來日不多,因曾經驗失去至愛的傷痛,臨終前寫了兩張明信片給倉島。第一張明信片請友人交給倉島,囑咐將她的骨灰帶回她的家鄉撒到海中,第二張明信片必須在有效期限內到家鄉的郵局領取。倉島按照洋子的遺願,帶著疑惑孤獨踏上返鄉之路。一路上倉島與不同背景的人擦身交會,包括喪妻的中學教師、四處賣便當的兩人小組、食堂老闆娘及其女兒,這些人的人生故事猶如一劑強心針,為陷入虛弱的倉島注入新的營養素,也讓他明白到洋子想要傳達的訊息!
日片一向很擅長處理幽闇的心靈議題,也很會描述愛與死的生命課題,這除了跟日本人的民族性有關外,也跟迷與惑、愛與死為人生兩大經緯習習相連,因為唯有通過它們的存在與檢驗,生命才能不朽。
《給親愛的你》片中以風鈴隱喻倉島與洋子的婚姻生活就像風遇到鈴,輕輕合奏出甜美的樂音。然而愛若太順遂,將變得單調而沉悶;當愛與死糾葛,才能彰顯出愛的真諦。可是,千古艱難唯一死,死亡既讓人驚慌失措,又讓愛陷入虛無的深淵。不過德國文學家托瑪斯曼認為,只有愛才能治療對死亡的恐懼,他在其著作《魔山》裡頭這麼寫著:「死是一道雄偉的力量,在他面前要脫帽,還要踮著腳搖搖晃晃的走。……愛與死對立,比死更強的是愛,不是理性。只有愛才能給人甜美的思想。」
洋子之所以要倉島帶著她的骨灰回到她的故鄉,一方面想藉著時間的推移與心靈的呼吸,讓倉島明白死是一道雄偉的力量,在他面前要脫帽,還要踮著腳搖搖晃晃的走,藉此引領倉島走出對她的思念;一方面想藉著明信片上的燈塔與小鳥,明確告訴倉島,她已與他永別,飛往新的居所,希望倉島放下悲痛,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飛翔,找到「心」的方向。倉島在了悟妻子的心意後,將明信片撕碎,拋向大海。這不就是托瑪斯曼主張的,「愛是死亡的解藥」:人生因為有愛,才能緩和對死的痛苦;因為有死,能深化對愛的嚮往。
《給親愛的你》就像任何一部令人動容的電影,絕對少不了精彩的雋永對白,「旅行與流浪的不同在於旅行有目的地,流浪沒有」。同樣喪妻,中學教師因為妻子沒有為他做任何安排,四處流浪,最後因偷車罪進了監獄。倉島因為妻子的安排,讓他不致在旅程迷失方向,因助人自助,走出思念的牢籠,更在妻子的指定歸期,回到目的地-內心之家。
日片最迷人之處在於,總是能將人性深處最隱密的渴望與柔情輕輕釋放出來,既不喧鬧,也不灑狗血,卻溫潤人心、感人至深,讓觀者與劇中人同獲救贖、同步提昇,這也是目前台灣戲劇普遍最缺乏、最不足的地方!
留言列表